助力智慧矿山时代,华为生态链指定供应商
为了解答安徽可视化编程相较于传统编程到底差在哪里的问题,我们首先和一些程序员聊了一聊。他们是这样说的:
观点一:“编程就不该是一个用鼠标来做的事儿”
几乎所有的程序员都首先对现有安徽可视化编程平台的工作方式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大多数可视化平台都采用了Block Type(积木模块型),即通过“拖拽”、拼接并通过可视化窗口对一些对象属性进行定义的方式来实现项目的搭建。这是一种十分低效的编程方式。程序员的基本气节就是,宁愿用键盘敲出一行行代码,也不愿拖坏鼠标。
观点二:“可视化编程只能做做小程序吧”
多数受访程序员们认为,可视化编程工具听起来只能搭建一些前端页面,要么就是通过图形化节点的方式来做一些简单的程序序列,做做儿童编程还行,至于具有复杂数据架构的大型应用,别问,问就是做不了。
观点三:“那玩意儿咋维护呢?”
安徽可视化编程的基本逻辑是实现代码到可视化图形的映射。一个简单的程序包含数百行代码的情况是常态,而当这些代码成为百上千个图形元素,阅读和理解的抽象程度、维护的困难程度甚至会超过以文本形式存在的代码。
观点四:“没有配套的编程系统环境,架构不完善,缺乏安全感”
高级语言历经了很长的发展历程,其实语言本身并没有什么本质提升,但是基本架构、代码库和配套的IDE却日益完善。而安徽可视化编程目前还只停留在初级阶段,只解决了工具层面的核心问题,缺乏配套的工作环境和技术资源积累,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工作效率甚至抑制产能。
观点五:“我讨厌非开源的东西”
安徽可视化编程工具基于对既有代码逻辑或对象进行封装来实现,却也因此而无法被轻松解耦,极大地限制了开发的自由度。如果遇到问题,是不是还要重新维护和开发可视化工具本身啊?何况有很多工具甚至还不是开源的。那我要这铁棒有何用…
观点六:“不具备任何复用性”
程序员们均认为,可视化编程工具开发出来的东西都是模块拼接而成的,缺乏有效的可复用机制,首先不具备清晰的数据结构,其次更无法被模块化。所以,只能开发一次性应用???
观点七:“可视化语言与代码本身完全割裂,无法兼容”
除了对于可视乎语言本身的指摘,很多程序员也表现出了对这种新工作方式的抗拒。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习惯了代码化的开发逻辑,很难适应一款从根本上存在歧异的“语言”。而如果在使用中要同时兼顾,则更加难以协调思维逻辑的转换。
可以看出,程序员对于可视化编程的抗拒心理主要围绕产能、开发效率、使用性、功能性等实践方面。尽管很多程序员都承认,安徽可视化编程是一个好的概念,但是作为一种工具,它从逻辑上并不能真正实现对高级语言的简化,反而在操作层面将其复杂化了。一言以蔽之,所以可视化编程只能做为一种初级工具,作为高级语言的辅助品,而永远无法取代高级语言。